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代表风采 >> 正文

 

 

 

工人的好兄弟 农民的好书记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柳林人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3
 
    

 

 

 

 

 

 

 

 

 

 

 

 

 

 

 

 

 

 

 

 

 

 

 

 

 

 

 

 

 

 

 

 

 

 

 

 

 

 

 

 

 

 

 

 

 

 

 

 

 

 

 

 

 

工人的好兄弟  农民的好书记

 

 

 

 

 

 

 

 

 

 

 

 

 

 

 

 

 

 

 

 

 

 

 

 

 

 

 

 

 

 

 

 

 

 

 

--记柳林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康长明

 

 

 

 “柳林有个康长明

  贾家垣上枣林人

  办好企业为员工

  当上支书爱农民

  致富不忘众乡亲

    奉献社会传美名”

    

    这是由柳林县著名伞头歌手杨俊喜今年正月演唱的秧歌唱词,唱词中所说的康长明,就是2011年6月新当选的柳林县第九届人大代表。

 

一、发展企业  造福员工

    

    康长明,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57年5月出生于柳林县贾家垣乡枣林村,现任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枣林村党支部书记,柳林县第九届人大代表。

    1976年11月,可以说是康长明人生的转折点,当时高中未毕业就回家务农的他,在生产队的推荐下,招工到柳林县聚财塔国营煤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从此与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幼家境贫寒的康长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工作踏实,几年时间,便从一名普通井下工人提拔为组长、队长、指导员,1980年5月选调到柳林煤矿,1984年被任命为柳林煤矿副矿长。

    1999年初,拖欠职工三年工资,外欠700多万债务的柳林国营大庄煤矿被迫停产,县委、县政府多方考察,任命康长明担任了大庄煤矿矿长。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康长明,面对杂草丛生,设备破旧、负债累累、人心焕散的这样一个烂摊子,几次徘徊,几度犹豫。看到200多名将要失业的矿工兄弟们充满渴望的眼神,康长明下定决心,勇往直前。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矿工兄弟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筹措资金,开拓市场,狠抓安全,强化管理,使大庄煤矿短时间内起死回生,不仅补发了拖欠职工的工资,企业也有了盈余。

    2003年,全县国营企业转制中,康长明被职工们推选为新组建的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得上级信任、职工信赖的康长明,对企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目标和打算。

面对大庄煤矿3万吨的产能,他着手开始了对煤矿的改建、扩建。

从2003年到2008年,他立项目,跑投资,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先后投资3亿元,对井下、地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购买了先进的综掘、综采设备,实现了采掘机械化,并建起了原煤筒仓、铁路运煤站、洗煤厂、办公大楼、职工餐厅,实现了技术装备现代化,基础管理精细化,职工培训制度化,厂区环境园林化,煤矿产能由过去的3万吨发展到90万吨,上缴利税、职工收入成倍增长。

    2009年,在全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大庄煤矿做为整合主体,又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成功合作,掀开了大庄煤矿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在煤炭行业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职务工资在不断升迁变化,但在康长明的履历列表中,身份一栏始终填写的是“工人”二字,他说他永远 是矿工的一分子,永远是工人的好兄弟,依靠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关爱员工是他永不释怀的情结。多少年来,康长明与工人兄弟的不解之情和他对职工悉心关爱,一直成为当地人们传诵的佳话。

    2003年,刚到大庄煤矿不久,康长明了解到有位叫刘奴生的矿工,在这里已干了20多年,之前由于煤矿停产失业,沦落贫困,如今重病卧床。尽管当时也没有钱,但他二话没说就出去借了高利贷,将刘奴生送到省城治病,同时给其妻在煤矿上找了个活干,使刘奴生一家病愈心安,过上了安稳生活。

    2005年,在一次闲谈中得知一位职工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康长明马上让公司会计送去了2万元。

    公司一位王姓职工得了胃病,很长时间不去就医,康长明知道后几次动员他尽快去看,最后派车送去省城看病,又塞给他2万元。

    “企业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就是亲兄弟”。在康长明的意识中,工人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为了切实解决贫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公司工会专门建立了贫困职工档案,遇到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每年过时过节,或者有职工生病,他都要上门慰问、探望。即使是职工夫妻吵架、矿工子女入托上学这样的小事,只要他知道,他都要一一过问,尽力解决;可以说对职工的关心是无微不至。

    2010年,公司后勤上有一位大龄青年因家庭困难找不到对象,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又因为没钱迟迟不能结婚。他知道这一情况后,给了这位青年一万元,使这位大龄青年终于高高兴兴娶回了妻子。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康长明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他总是时刻强调安全生产,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并为全矿职工购买了工伤、医疗等五项保险。为了解决职工平时吃药就医问题,公司专门成立了医疗室,为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依靠职工,关爱职工,把职工当兄弟,正是康长明和他的大庄集团不断发展的基石。

 

二、情驻枣林  心系乡亲

    

    盛夏时节,当您来到柳林县贾家垣乡的枣林村,一幅亭台楼阁、整洁亮丽的迷人景色就会映入眼帘。垣上,一排排粉刷一新的窑洞掩映在绿树丛中,垣下,一株株生长旺盛的松柏树、核桃树整齐排列在层层梯田里,穿过村口古色古香的高大门楼,沿着水泥硬化的弯曲坡道进入村庄,崭新的村委办公楼、雕梁画栋的大戏台、正在建设的红白理事活动中心,便一一呈现在眼前。村中,又宽又新的户通道路四通八达,洁白整齐的户墙上标语醒目,隆隆作响的挖掘机正在拆墙修街,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在公路两边整齐的树坑旁整理除草……

    看着枣林村的美丽景色,谈起枣林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夸起他们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康长明……

    身为大庄集团董事长的康长明,是土生土长的枣林人,2010年6月,经贾家垣乡党委提议,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推选,康长明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这样,给康长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枣林村是位于贾家垣乡东垣山顶的一个纯农业山村,全村一千多口人祖祖辈辈居住在缺水少路的七沟八梁上,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康长明任职以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投资近千万 元,对枣林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完善,并确立了以核桃林基地、蔬菜基地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模式。

    一是修建了村口大门楼、支部村委办公大楼、大戏台,使村民们有了议事的场所,有了文化活动的广场。

    二是修通硬化了进村公路和村中户通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三是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原来的天官庙由一层搬到二层,将庙院修整建成了红白喜事活动中心和幼儿园,有厨房、有礼房,有餐厅、有桌凳,解决了群众操办喜事难和幼儿入托难的问题。

    四是购买了四部铲车、挖机,上马了蔬菜基地、核桃基地的预整地工程,并栽植核桃树、松柏树上万株。

    五是开展“三项整治”,建设文明新村。在2011年春天,全市开展的“三项整治”活动中,康长明带领枣林支部村委一班人,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他们根据村里的实际,以“三项整治”为契机,掀起了枣林村乡村文明大变革,将“三项整治”与改变村容村貌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与改变不文明生活习惯相结合,与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相结合。先后投资270余万元,拆迁修建了村中街道,规划铺设了村中排洪排水管网,拆除修缮了村里的残垣断壁,粉刷修饰了全村的窑洞墙壁,建起了多处垃圾池和公共厕所,书写了醒目标语,进行了通道绿化、美化,使枣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村民康保应高兴地说:是三项整治拓宽了他的家的进户通道,解决了他20年来肩挑背担进户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康长明和支部一班人,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在去年大戏台落成时,村里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了阵容强大的歌舞大戏。今年正月,请来了柳林著名秧歌手杨俊喜和车明德,组织村民成立了春节秧歌宣传队,每个村民每天补助100元,闹了整整8天,康长明给村民发补助发了整整40万元。2011年七月一日建党90周年之际,村支部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七一歌咏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项项工程的上马,使枣林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村民们高兴地说,自从康长明回来担任了支部书记,枣林村是村风也正了、民心也顺了、干群关系也好了、文明程度也高了,好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甜了。

    乡里的支持,群众的拥护,使康长明为枣林父老乡亲办实事、办好事的尽头更足了,他表示要带领支部村委一班人,高扬起一面独具特色又结合实际的科学发展旗帜,坚持把阶段性工作与枣林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相结合,不惜投资出力,只求造福于民,咬定目标,真抓实干,用三到五年时间,把枣林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三、心怀感恩  回报社会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帮助之人”是康长明的座右铭。

    熟悉康长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条处事原则:“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处,兄弟不和的人不交。”他常说:“人应该懂得感恩,这是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善待兄弟的人,就是缺乏道德的人。”

懂得感恩并传递感恩是一种大爱,康长明就是这样一个大爱的人。

    在康长明和他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过许许多多的人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同时,在康长明和他的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他都没有忘记去帮助别人、感恩社会。特别是企业发展壮大以后,他更是把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王家沟乡大庄村是大庄煤矿所在地,由于村庄坐落在山顶,靠旱井集水的村民吃水比吃油还难,人畜饮水困难一直困绕着大庄村的干部群众,也成了康长明的一块心病。可前几年企业刚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康长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06年,他终于将这件事付诸实施。亲自上离石、跑太原,立项审批,投资100多万元打了一处深井,并请省里专家对水质进行了化验,然后铺设了管路,建了水窑和供水点,彻底解决了大庄村人畜饮水的问题。

    此外,2005年为大庄村发福利4.5万元,2006年为大庄村建校修路投资15万元,2007年给大庄村学校捐款6万元,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2008年,听说企业所在的地方乡镇要修一座敬老院,康长明主动支助了20万;县里修建了一所中学资金缺口大,康长明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8万元。

    与此同时,他积极投身光彩事业,2006年给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0万元;2007年县民政局捐扶贫款6万元,被省扶贫基金会命名为“扶贫状元”。

    2011年3月,柳林县启动了“一企一事一业”捐助工程,他又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大井沟至王家庄的运煤专用线。

    2011年7月,贾家垣乡举办建党90周年文艺表彰活动,他给予了大力支助……

    如今,作为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他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不仅要造福员工、回报家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要认真履行好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喷薄的红日从东山顶上徐徐爬起,金色的阳光渐渐洒满群山大地,伴着泥土的芳香,康长明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