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代表风采 >> 正文

 

 

 

勇于创业 真情回报社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2
 
    

  

勇于创业 真情回报社会

——记第九届县人大代表康长明先进事迹

 

他一份执着,几度艰辛,以不畏艰难的勇气,超常过人的胆略和高远前瞻的眼光,把一个崭新的企业和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用赤子的真情温暖着群众的心田,把一个无悔的人生绘进丰富的时代色彩里,他就是柳林县人大代表,山西柳林大庄煤矿集团董事长康长明。

一、临危受命  救活一个企业

19994月有着近半个世纪矿史的柳林大庄煤矿被迫关闭。人们叹惜!面对杂草丛生的矿区,面对负债520万的困境,面对170多名三年未领一分工资的职工忧伤中带有企盼的面孔,品味着县领导心急如焚,忧心忡忡且寄予信任和厚望的语气,康长明心情无比沉重,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不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为国为民分忧解难,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向不服输,倔强执着的他毅然决然主动请缨,挑起大庄煤矿矿长的重担。上任后他大刀阔斧“烧红了三把火”。

稳定人心。为了稳住人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东拼西借倾尽全力自己掏腰包为职工发放了两个月的工资。为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亲自带领职工整理整修矿区,同时重新修缮了职工宿舍、食堂、澡塘和矿井生产系统。日益变化的矿区生活、生产环境,使广大职工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蕴藏多年曾未有过的工作热情,燃起大庄煤矿重新崛起的希望之火。

凝聚人心。大庄煤矿由于多年亏损,井下设施,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不堪使用,存在严重的不安全隐患。被工人戏谑为工人悬心、家属耽心、领导灰心的“三心”煤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矿工出身,半生从事煤矿工作的康长明深知生产设施、设备的重要作用,更能刻骨铭心的体察到安全生产的举足轻重。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走亲戚,访朋友,八方求助,筹集资金40万元,更换修缮了井下急需设施设备,对井下通风、支护、巷道等不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改善。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清除了多年来的诸多不安全隐患。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的日益变化,矿工的心安了,生产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原煤产量成倍提高,上任半年生产原煤5万吨,吨煤成本降低了8元,居全县煤矿吨煤成本最低水平。年收益260多万元,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效益日渐好转。大庄煤矿燃起决胜之火。

激励人心。原煤产量的日益提高,安全的稳定发展凝聚了职工的心,然而心知肚明的康长明在销售上另辟蹊径。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扩展销售渠道,他费尽心思,四处奔忙,多方联络,在他真挚诚心的感召下,与柳林电力有限公司签订了年售原煤6万吨销售合同,2001年在还清原贷款的同时,销售收入实现了350万元,职工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企业一举扭亏为盈。面对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康长明把目光盯在了煤矿的产业链条深加工上。与佳龙煤焦公司合作重组,优势互补,形成了原煤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原煤年产量翻了三倍,净增产值3000多万元。2007年年产40万吨技改工程胜利竣工,企业如虎添翼,2009年上缴利税4400万元。2010年大庄集团整合重组了大庄、碾焉、和顺、神磊煤矿四个煤矿,年产原煤390万吨,新建年产180万吨洗煤厂一个,总资产58.2亿元,自2010年以来共上缴税费7.2亿元。如今的大庄煤矿集团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安全生产稳步发展,生产效益虽历经市场疲软下滑的冲击,但工人工资正常发放,人心稳定、志气高昂,信心百倍地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大庄集团燃烧着稳步发展之火!

二、心系乡亲  创兴一个农村

  康长明一个来自柳林县贾家垣乡枣林村的山村儿子,出身贫寒,贫寒家境的历练,严父慈母仁爱,从小养成了他坚毅顽强、慷慨大义的高尚品德,更深知农家疾苦和冷暖。许多时候,一种品德比成就更加珍贵和辉煌。家乡的变化时刻牵挂在康长明的心里。改革开放以来,枣林村虽有很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优势,致富缺门路,乡亲们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富了的康长明没忘记父老乡亲。他不顾家人的竭力阻拦和反对,亲朋好友们的劝阻,世人的冷嘲热讽,200811月,在父老乡亲们企盼和拥戴下担任了枣林村党支部书记。

抓核心,当好群众的领头雁。上任伊始,经过认真考察,在乡党委的支持下,经党员和群众民主选举,健全了新的党支部、村委领导班子。为使“一班人”开阔眼界,学习致富经验,他自费组织“一班人”去北京、上海、江渐一带发达农村考察取经,经多方考察取经,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大长了见识,增强了信心,看到了枣林村发展的希望,拧成了“一股绳”。

抓中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枣林村口大门楼,村委办公楼,大戏台,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修通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整修改建了红白理事活动中心和幼儿园,配备了厨房、餐厅、厨具、桌椅、餐具,解决了村民操办红白之事和幼儿入托难。二是组织“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了枣林村“四、一二”工程发展规划。即:建成一户一个蔬菜大棚、一亩水浇地、一亩红枣林、一亩核桃林,成为柳林县城四季青蔬菜大村和干鲜果基地,人均收入两万元。宏伟的蓝图描绘出枣林村美好的前景。他自己投资近500万元造地200多亩,修建50亩蔬菜大棚,打深井一孔,绿化植树2万多株,种植核桃树、枣树、苹果树400多亩,在自己的企业安排里闲散劳力40多人。看着村里的喜人变化,乡亲们喜上眉梢,兴奋中带有怜惜地说:“村貌变了,村民富了,我们的康书记瘦了!”

三、知恩图报  温暖万人心

一个贫寒出身,饱经风霜,经历过创业艰难辛酸的人,更能体察别人的冷暖,更加懂得知恩图报,助人为乐。康长明常对家人和职工讲:“我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没有政府和群众大力支持哪有我们的今天,人要知恩图报,否则就是唯利忘义之徒。”康长明为大庄集团制定的发展理念是:“安全发展,因本强企,惠及职工,奉献社会。”在企业发展壮大各个时期,他始终心系群众、心系社会。希望工程、救灾捐款、社会公益建设、尊老敬老,一次次慷慨解囊,真心相助,爱心点亮了人间光明,责任铸就了社会和谐。

大庄村是大庄煤矿驻地,自2003年以来,康长明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为大庄村打深井,修建了标准化学校、幼儿园;解决了多少年来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和上学入托难;2008年为王家沟乡政府修建敬老院捐款2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为柳林县兴建中学捐款108万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为聚雅一级公路捐款700万元;2012年为临县洪劳灾区捐款150万元……,不胜枚举。据粗略计将近3000多万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康长明人生中信守传承的又一亮点。自他主政大庄集团以来,每逢年节坚持深入矿区周边乡村给五保户、孤寡老人、贫困户家庭,送钱送物,送米送面,访寒问暖,关心备至,送上一片爱心,使这些弱势群体身弱志不弱。

一片真情感天动地,一颗孝心陶醉夕阳。2011年、2013年“九九重阳节”,是贾垣乡、西王家沟乡85075岁以上老人心情万分激动,终生难忘的一天。

20131013日(农历九月初九),艳阳高照,秋高气爽。大庄煤矿广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来自王家沟乡1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的45875岁以上的老人们,身着大庄集团为他们量身订做的大红色唐装,天蓝色运动裤,老北京布鞋,头戴白色运动帽,在儿孙的搀扶下,在少先队员的夹道欢迎下,在鲜花和掌声簇拥下,伴随着威武雄壮的军乐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犹如明星般的风采,踏着红地毯,神采奕奕地步入会场,在摆满各种水果、葡萄酒和生日蛋糕的几十张大圆桌前就座。

市、县领导来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来了,市、县各大媒体的记者也来了,盛大热烈的场面,让老人们兴奋不已,更感受宠若惊。大戏台上,市县领导毕恭毕敬、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庄集团董事长康长明深情切切、热烈真诚的欢迎词,少先队童雅纯真,明快响亮的《祝您生日快乐》的歌声,文工团敬老爱老的文艺演出,使会场始终沉浸在一片激动和欢乐的气氛中,如涓涓暖泉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

点蜡烛,切蛋糕,集体寿宴开始。多宝鱼、辽参、鲍鱼、大对虾……。这些就连康董事长平时招待客人也舍不得吃的山珍海味,香气扑鼻的摆上寿宴。市、县领导依次轮番敬酒祝福,康董事长为每位老人送上500元红包。大山里辛劳了一生的老人们品味着闻所未闻,难得一吃的美味佳肴,受到如此的尊重和礼遇,那种从未有过的体面与尊严,那种从未领略过的欢欣和激动,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老人们热泪盈眶!

两次敬老活动,康长明不仅先后耗资150多万元。而且亲力亲为,从策划到操办都要做到至真、至善、至美,充满孝道,充满欢乐喜悦,充满真情实爱。弘扬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的人关爱老人,让老人们共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让老人们活的更滋润,更加幸福!

勇于创业,真情回报的康长明先后被吕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著名企业家”、“优秀党支部书记”、“山西省扶贫状元”。

骄人的成就和荣誉,凝结的是智慧和汗水,见证的是发展与变化,诠释的是和谐与幸福,彰显的是底蕴和品德。有康长明这样一位勇于创业,充满爱心,干事为民的人大代表,优秀党员,他和他的大庄集团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加辉煌!

 

 

 

                         (吴炳才  杨栓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