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关于柳林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作者:艾永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4/27
 
    

——2020年427日在柳林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柳林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艾永成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交县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联盛、凌志集团两大主体非正常运营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杠杆影响,县域经济稳增长面临极大困难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主要指标保持在预期和合理区间,较好完成了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4.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7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亿元,增长3.8%,近4年来增速首次实现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7.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683元、13317元,同比增长6.0%、9.4%;节能减排指标全部按要求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一)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础切实巩固成功举办了柳林首届红枣文化节,现场实现销售总48.4万元,极大提振了枣农信心,扩大了柳林红枣的美誉度;全县1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和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注册成立“柳林振兴农业联合有限公司”,统一了品牌、商标、包装和销售价格,实现了柳林红枣地理标志共享;建设了农业产业园区10个,产业基地92个,总规模74200亩。全年发展绿色谷子基地15000亩,有机谷子封闭示范园区1200亩,发展旱地瓜菜2020亩;全县蔬菜、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15882亩,产量达到17504吨;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聚合型乳酸、酶解木质素生产线项目完成选址;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7.7%。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重点发展了红枣、核桃、小杂粮、养殖、食用菌等20余个特色产业,共实施红枣、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4万亩,带动贫困户3405户10550人,实现年人均增收1206元;与山西新大象合作建设了3个万头规模养猪场,出栏生猪1.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4095万元;22座村级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收益全部到村到户,惠及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183户贫困户;2019年新增脱贫43户126人,累计脱贫10598户32563人,全县5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64%。  

工业基础更加稳固一是煤基产业稳定。龙门塔、哪哈沟煤矿资源整合项目、金家庄煤矿下组煤延伸和曹家山煤矿增层配采项目竣工投产;毛家庄煤矿下组煤延深项目进入联合试运转;同德、王家沟煤矿下组煤延伸和大庄、柳林煤矿配采及寨崖底煤矿变更开采4#煤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兴无煤矿下组煤延伸项目、联山400万吨/年智能化矿井项目积极推进;无煤柱开采技术在鑫飞下山峁煤矿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又在华晋沙曲一矿、二矿和贺西煤矿推广应用;总投资115亿元的留誉500万吨焦化集聚区,已经省压减焦化过剩产能领导组原则通过;2019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3201万吨,洗精煤产量达到2243.7万吨,发电904352.24万千瓦时。二是新的工业经济支撑体系正在形成。总投资9.1亿元的铝循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方平整、入园道路、供水、供电项目工程基本完成,该项目被省发改委审定为山西省首批特色产业聚集区,争取到扶持资金3000万元。积极开展煤矸石等大宗固废资源再生利用。与“三一筑工集团” 、北京金投清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侨城旗下毅康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开展对煤矸石、赤泥、粉煤灰等固废资源的高效利用,八个先导项目五个已经备案,三个可研基本完成。《柳林县铝循环工业园固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已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为全省唯一的一家,全国27家之一。煤层气(瓦斯)产业发展迅猛,累计钻井120余口,日产气量达到30万m³,多元工业体系逐渐显现。

服务业不断壮大。物流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山西焦煤汾西荣欣矿区专用线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中南出海通道留誉货运站纳入建设规划原煤炭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御锦华府小区一、二期工程,鑫飞佳苑商住区一、二期工程,龙门会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推进。社会消费势头良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9亿元,同比增长7.0%。

(二)转型发展后劲增强

项目建设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主引擎,2019年我县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进一步加大转型项目建设力度,举行了“13个转型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制定了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奖惩兑现等推进机制,着力化解瓶颈制约,推动转型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共确定省、市、县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221.54亿元,立项、土地、环评、选址手续分别办结35项、34项、36项、36项;开复工共30个,开复工率75%,入库21个;全年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9.89亿元,同比增长71.8%,占总投资的51.8%,其中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9.19亿元,同比增长127.3%。大项目的的引领作用更加突显,转型发展的动能储备积厚成势。

(三)创新发展活力激发

招商引资引智成效卓著。定了《柳林县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重庆、河北等地聘请招商专员15名;积极参加各类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与意大利戈伊托市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与澳大利亚山西商会和德国山西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柳林走出山西、走向全国、面向世界。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106亿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年减免各种税费6.81亿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县级六类行政权力596项录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居全省前列,各类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70%以下;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四)城乡发展持续改善

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按照“大县城、小集镇、中心村”发展思路,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征收工作基本完成,背道街、东四背道安置区等首批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撤并了46个行政村,我县城镇化率达到44.8%;城乡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国道307线柳林县城区段公路改线工程开工建设、307国道—248省道南部连接线胶泥垄至前庄上段工程基本完工、杜家湾至胶泥垄段正在建设,沿黄旅游公路已完成招标;307国道寨东段、高速东口道路、锄沟大桥、青龙大桥等主要道路和桥梁的提质改造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0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到540万平方米;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9%,二级以上天数达217天;新建城市污水管网12.6公里,改造城市雨污合流管网2.9公里;新建城市供气管网43.6公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脏乱差”整治大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观。全年共投入环境整治资金4000余万元,共清理河道垃圾102.8万方、封堵排污口281个,对已建成的1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实行第三方运营,同时,新建4个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投用,三川河我县境内COD和氨氮分别削减7毫克/升和1.35毫克/升,断面水质明显好转。    

民生保障更加坚实

科教文卫提档升级。教育事业加速发展。柳林上海实验小学建成投用,柳林上海试验初中征地拆迁基本完成;上青龙、龙门会两所幼儿园全面建成;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高中质量提升”“家乡好学校”“家乡好教师”“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素质提升”项目进展顺利。创新教育投入机制,设立了柳林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年筹资4700多万元,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升医疗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年内穆村镇、金家庄乡、陈家湾乡和薛村镇中心卫生院创建示范医疗集团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为71.3%,常住人口签约率为57.3%;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基本药物及增补药品等全部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及县域外“一站式”结算在全面实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清河雕塑园二期工程全面向社会开放,于家沟村、军渡村入选山西省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军渡村、三交村入选山西省首批100个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继续向公众免费开放。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各项政策性保障继续保持全市最高水平,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达到585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00元达到4764元;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分别由每人每年7600元和5500元统一提高为9200元,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500元提高为6300元;孤儿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7560元提高为12000元;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年”、信访工作“规范化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信访案件受理率达95%,按期答复率为86.38%,群众满意度达到96%以上;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实施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天网”、“雪亮”工程,构筑起了城乡一体、全方位的视频监控防范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年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5%,全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另外民族宗教、国防教育、应急管理、史志、档案、质检、气象、消防、妇女、老龄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总体来看,2019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加,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但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缓解,一是产业层次偏低,链条偏短,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现代农业规模不大、销售不畅、增收不显;工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传统煤炭工业比重过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二是实体经济困难增多。重点企业产值下滑,传统产业优势减弱,重大产业项目较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处于接续培育期,增长动能支撑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减收明显和民生保障不断扩围提标,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双重压力,县级财政困难增多;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提升,如进城入学难,高中升学率低,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农村卫生事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滞后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正视短板差距,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措

详细报告:发改局报告施认真加以解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