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代表风采 >> 正文

 

 

 

践行基层代表职责 书写农村教育新篇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3
 
    

 

践行基层代表职责 书写农村教育新篇章

     ---记第九届县人大代表韩建爱先进事迹

韩建爱,女,汉族,19643月生,柳林县李家湾乡韩家坡村人,山西师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函授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薛村镇中心校校长。

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级以上表彰三十多次。

柳林一中任初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期间:1994年获得柳林县“教改先锋、示范楷模”的称号。1995年评为柳林县第四届县级教学能手。1998年柳林县教育委员会评为出县优秀班主任。1998年被评为柳林县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1998年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出省优秀班主任。1994年——1998年连续五年在柳林县中学教学、教研工作现场会期间被聘为初中语文学科讲课教师。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1999年柳林县教育委员会聘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2000年获得吕梁地区第五届教学能手、地级骨干教师称号。

2001年柳林县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办主任,韩建爱通过考试、演讲、答辩等程序,7月担任李家湾乡教办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大胆创新,开始实施“5+1”周六教研活动。培养了孙小红、李冬梅、张荣娥等十多个地县级教学能手和新秀。2005年柳林县教体局在柳林县教育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向全县推广李家湾教办“5+1”做法。李家湾中学中考500分以上连年攀升。许全清、张月平等老师所带44班中考成绩优异,韩艳花同学中考528分,位居全县第28名。由刘宝则任主编,教办创办《师生之友》为李家湾乡全体师生开辟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中小学素质教育百花齐放,2004年柳林电视台以素质教育结硕果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家湾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成果。2002年—2006年期间李家湾小学的舞蹈《姥姥门前唱大戏》、韩家坡小学的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圪坨小学配乐诗朗诵《老师,我心中的太阳》多次在县市表演。2006年,李家湾小学学生排练的小品《孔融让梨》参加县市汇演,9月代表吕梁市中小学参加山西省第一届中小学生素质展演,荣获优秀节目奖。2003年—2006年连年被评为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2月被评为柳林县新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吕梁市第七届教学能手。20069月获得吕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72月调入薛村中心校工作。2009年创办《薛村教育》为薛村镇全体师生开辟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20092月,柳林县教育协会聘请为柳林县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薛村中心校在2008年—2011年连年被评为红旗单位,韩建爱同志连年被评为柳林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吕梁市课程改革先进教师。 2011获得教育部关工委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工作者称号 。20125月柳林县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124月薛村镇中心校组织中小学生排演的配乐诗朗诵《老师,我心中的太阳》参加吕梁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一等奖。参加山西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山西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2012薛村镇中心校被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特色学校”,韩建爱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白慧老师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教师”。2013山西省教育学会第一届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韩建爱撰写的论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荣获一等奖。

近十五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积极实践:学期初制订工作目标,学期中检查指导,学期末量化评比表彰。新学期查缺补漏再定新目标进行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实行精细化管理,较好的完成各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表现在:

一、校园环境建设上建章立制

让德育丰润学校。每学期开学后,中心校都要组织中小学校长进行“校园、班级、宿舍、办公室文化建设”的评比观摩。要求文化建设要有思想、有内涵,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给学生有所暗示,有所指引。以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这项工作最后要纳入对学校工作的量化考核中。

二、教育教学管理上建章立制:

落实教体局的文件精神,中心校年初制定:《薛村镇中心校学校量化考核表》和《薛村镇中心校教师量化考核表》。每学期开学出台《薛村镇中小学逐月工作安排表》,每周中小学教学工作例会制。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建立学校管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体系,有了制度,关键在于落实。教办人员按特长每人承包中小学一个年级,每学期定期不定期深入到中小学两次,通过推门课的形式,听课、评课、检查全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业务工作。一把尺子对各学校的管理、相同年级科目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在案,做为平时成绩和过程管理的依据。

期末教办再组织校长、教办人员一根头子、一把尺子,对全镇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业务进行一次总的量化大检查,通过对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做全面、细致的检查,依照考核条例逐一打分量化,评定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本学期的工作成绩。

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并重,尽可能公平、公正、客观的量化考核管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把结果作为绩效考核与评模选优的依据。这项工作完善了中心校的考评体系和管理机制,推动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有序的发展。

三、在教研工作上建章立制

薛村镇两所中学、六所小学、四个教学点大都是单班教学,教师平常教学中遇到的疑惑,没有相同年级科目的教师探讨。为了让公开课和示范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手段,我们每学期开学出台《薛村镇中心校中小学教研活动安排表》,每月组织一次全镇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周六镇级教研活动。让所有教师轮流登台。普通教师上公开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采用定时、定校、定人、定课题的办法在中小学进行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去教研,活动采用“一人主讲全员参与讨论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目标。形成合作、共探、交流、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确保其成为教师之间展示、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最终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中。

四、教师队伍建设上建章立制

中心校建立起了对教师公开课示范的评价体系,通过常态化的示范课、公开课制度,实施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动态管理,使其成为各学期镇教研活动的主讲教师,以此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在每年教师节我们同模范教师一起,大张旗鼓地表彰他们。这几年我们培养了乔小燕、刘丽琴、高瑞梅、白慧等八名地级教学能手和十多名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如何使教师在教学教研中获取经验,寻求教学规律,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中心校创办了面向全镇师生的《薛村教育》。为全镇师生提供了又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中小学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实录、记录教学的得失写成教学案例,梳理自己的收获和遗憾,写成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在《薛村教育》上发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达到滋养自我、反哺自我的目的。

每学期放假前,中心校还给教师每人发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一本笔记本。要求每位教师假期阅读完这本书,每天做300字的读书笔记。并且要求写五篇心得体会。开学前校本培训时我们评选出优秀的论文在《薛村教育》上发表。这项工作最后也纳入了教师量化考核(业务学习)的项目中去。

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使自己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引领者。我要求教办人员按年级承包,听课、评课,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指导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我要求教办人员参加一月一次的周六镇教研活动。要求校长每天听一节课,查一个教师的备课,看一个学生的作业。要求校长教办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要县里不开会,我都会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听课和教研活动。我给教师讲过示范课、搞过讲座;老师们不会写教学案例,我撰写教学案例发表在《薛村教育》供老师们参考。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大家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教学,专心致志抓质量。摒弃领导只管不干,只说不做的管理观念,为老师做出表率。

五、德育教育上建章立制

教育二字内涵丰富,不仅要给学生教知识更要培育他们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要把德育作为“主题教育”寓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根据农村学校的现状,中心校要求各校以规范为基础,以特色求发展。要求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主题,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中小学校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用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手段。每学期做到:中心校一月组织一次学生活动;中小学校一周组织一次学生活动,中小学各班保证每日“两操一活动”及体育课的正常开展。

中心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演练,组织一次中小学生演讲赛或诗歌朗诵赛,组织一次中小学生读书竞赛,组织一次师生校园才艺展,组织一次校园课本剧展演赛,每学年组织一次中小学上中小学生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比赛,组织一次“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中小学生运动会。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今世缘杯”《中国梦我的梦》演讲赛,我们薛村小学的陈欢同学荣获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的学生两次代表吕梁市去省城参加山西省中小学生素质展演。中心校被教育部教师基金发展协会评选为农村艺术教育先进学校,20127月我带领中小学校长去北京参加了表彰和交流会。

韩建爱同志于2007年当选为柳林县第八届出县人大代表,2011年当选为柳林县第九届出县人大代表。近十年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共提出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农村学校编制、农村教师待遇、农村代教、寄宿制学校等建议二十多条。八届二次会议上向人代会提出的“关于双达老教师实行内退的建议”等多个建议被政府采纳,“关于加强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建议”在八届四次会议上被列为政府解决的重点建议予以实施。同时两次为出市人大代表提供建议和议案。20133月年获得柳林县人大常委会授予“柳林县优秀人大代表”称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