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在柳林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郝向东尊敬的刘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大家好!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我们持续巩固提升扶贫产业,大力推进特优农业发展,柳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模式初步呈现:聚焦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狠抓粮食生产,全力培育旱椒、木耳、湖羊、肉牛、中药材五大新兴产业,努力在农业高质高效上蹚出一条现代化发展新路。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狠抓春耕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今春,围绕粮食安全目标我们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推进春耕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了粮食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任务。4月29日,我局印发了《关于抗旱保面积保春播防撂荒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保证春播面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4月28起实行春播进度日报告制度。目前,全县粮食作物入种面积31.5万亩,其中玉米14.6万亩、豆类8万亩、薯类3.7万亩、其它5.2万亩。二是用足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4月20日已下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07.96万元。我们积极争取到省级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在全县15个乡镇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大豆基地3万亩,省级投资150万元。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消除耕地撂荒确保粮食安全的意见》(柳政发〔2020〕6号)和《关于禁止耕地撂荒的通告》(柳政通〔2020〕8号)文件精神,全面排查耕地撂荒情况,逐村逐户摸清底数、标识位置、核实面积,层层压实责任,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对弃耕撂荒的,取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格。对已撂荒两年以上的,村集体有权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重新组织发包。三是加强保障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印发了《柳林县202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服务指导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上下联动,打假扶优,对城区及15个乡镇的农资生产、经营、使用三个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门店和企业210次,抽检农资产品50次,办理农业行政执法案件26件,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春播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积极开展“三队”包联工作,包乡镇包村包项目,到村到户到田间,送技术送政策送信息,印发了《柳林县2022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印制测土配方施肥上墙建议卡197份,帮助农民选好肥、施好肥。结合撂荒地整治,为外出务工、无力耕种的农户和撂荒耕地提供托管服务。5月底前全县计划完成2.5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播托管服务。针对疫情影响,我们积极引导农资经营单位千方百计备足各类农资,开展“点对点”配送,向县交通局推送两户农资经营单位办理通行证,全县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储备充足,可以满足春播需求。四是大力发展产业。随着五大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民提供了一批就近就业岗位,做到了种地务工两不误。仅朝天椒栽植,就有2000多农民参与,300多名脱贫劳动力得以务工增收。再加上春耕期间,我县气象局几次人工增雨,形成了几次大范围有效降雨,农作物顺利入种,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围绕特优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一)培育新兴产业。一是旱椒。在去年引进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利用涉农整合资金400万元建设一个标准化厂房,贵州伴农集团将投资1500万元建设一座辣椒加工厂和泡椒加工厂,在8月份投入使用,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种植规模稳定达到6万亩、产值达到4亿元。实现从培育种苗基地、规模种植基地、收购加工基地等三大基地入手,逐步建立辣椒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打造柳林旱椒品牌。目前,1万亩朝天椒栽植已经完成。二是木耳。年内新建吊袋木耳大棚300座,木耳700万棒(其中:春耳400万棒、秋耳300万棒)。同时正在洽谈引进年产5000万菌棒加工厂一座。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木耳种植规模达到5000万棒,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建成木耳大棚298座,已进菌棒400万棒。三是湖羊。结合封山禁牧和沿黄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广发展舍饲圈养湖羊养殖。重点打造湖羊种羊场1个、湖羊龙头企业4个,新发展18个规模湖羊养殖场,年内新建圈舍3万平方米,湖羊能繁母羊达到1万只。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湖羊养殖量达到10万只,实现产值3亿元。四是肉牛。通过我们积极争取,市里把柳林确定为肉牛养殖两个重点扶持县之一,给予75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发展15个规模肉牛养殖场。目前,15个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选址,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我们正在与神农集团和草原牧业公司协商,引进建设一个万头牛场的龙头企业。积极规划实施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饲草、繁育、育肥、有机肥、种植循环农业,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肉牛养殖量达到5万头,产值达到8亿元。五是药材。选取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年内完成中药材种植8000亩。同时,积极探索光伏与中药材种植、林下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年采收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产值达到3亿元。
(二)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打响红枣、核桃振兴战,延伸发展红枣、核桃产业链,提升产业收益。筹备办好2022年农民丰收节,依托电商园区,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推广农产品线上销售。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持续扩大柳林农产品知名度。继续深化政校企合作,研发枣芽茶系列产品、枣酒枣醋枣酵素等酿品和红枣粉、红枣咖啡、青枣圈等功能性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扶持沟门前风味食品公司、荞歌碗团、黄河鑫盛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支持碗团、芝麻饼、旱地西红柿等传统食品和小杂粮精深加工。积极推进天王农产品合作社和省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以党参黄芪饼干为拳头产品,带动一批药食同源产品拓展市场。稳定生猪产能,规范提升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扶持发展了两个年出栏100万羽的肉鸡养殖场。今年,我县已上马一座年产5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8月份即可投产,为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蹚出一条新路。
三、强化要素保障,合力提升特优产业化发展质量
为了全面推进各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1、“五个一”强力推进:一个产业一个方案。县政府印发了《柳林县2022年辣椒、木耳、湖羊产业扶持办法》(柳政办发〔2022〕10号),明确对三个产业的扶持办法。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根据政府办文件精神,联合印发了《柳林县2022年辣椒、木耳、湖羊产业实施方案》(柳农发〔2022〕52号),对各项产业从发展计划和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做了详细的规划,从产、加、销三个环节顶层设计,科学推进。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为了确保各项产业顺利推进,我局就每项产业组建一套班子,由班子成员牵头,相关站室参加,负责对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一个产业一支技术团队。为确保每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继续切块资金60万元,分产业聘请5支技术指导团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巡回指导,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我县产业发展水平。同时,按照“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给农民家”的要求,大力开展“三队包联”服务,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深入种养加基地,开展技术指导100人次,组织种养能手培训5期200人次。并在我县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聘用2名特聘农技员,开展技术指导。一个产业一块经费。县政府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将乡村振兴街接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2021、2022连续两年投入特优产业发展资金超过5000万元。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共争取到省市级项目9个,争取投资1494万元。其中农业示范园区项目3个,投资90万元、绿色高效种植业项目1个,投资150万元、肉牛产业扶持项目1个,投资75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个,投资316万元、生物质炉1000座,补助100万元、动物检疫项目1个,投资28万元、设施蔬菜大棚项目1个,补助60万元。
2、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全县每个乡镇培育10—20户新型经营主体,种植业每户种植规模100—500亩,养殖业按规模养殖场培育,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上予以重点扶持,示范引领全县新兴产业发展。如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辣椒种植基地50—100亩,且栽植后辣椒苗成活率达90%以上,每亩奖补带动经营主体50元,100亩以上,每亩奖补带动经营主体70元。同时,积极推广“政府+主体+银行+保险”模式,保障产业发展和主体受益。农业农村局、金融办、人行组织各银行与经营主体对接,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银保监办组织保险公司和部分经营主体对接,落实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在种植养殖业上落实贷款在1000万元以上。
3、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2019—2021年全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54万亩,2021年我县在全市首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全县8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亩投资1500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今年4.7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经完成规划设计。
4、实施产加销一体化。今年,我县旱地辣椒产业继续与贵州伴农集团合作,对农户生产辣椒进行订单收购,同时,在我县建起了漫山红辣椒初级加工厂,对回收辣椒进行初加工后运往贵州。木耳产业方面,我们多次与辽宁三友集团就5000万棒菌棒加工厂建设项目进行协商,争取引进国内先进的食用菌菌棒加工和食用菌加工企业,促进我县木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是新兴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规模化程度低。二是没有叫的响的品牌和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技术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四是项目运营和服务团队力量不足。五是“一煤独大”的产业发展观念还未转变,县内资源型企业转型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六是受疫情影响,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七是种地农民年龄偏大,农业生产劳力严重不足。八是基层农技队伍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全县农业生产指导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一如既往的抓好各项产业,推进我县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建议一是以成熟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与我县产业契合度高的项目落地,助推柳林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县域内资源型企业转型农业产业,提倡一个企业转型建设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在外聘技术团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县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聘用已取得资格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调动技术人员服务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性。四是加大投入,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将财政资金向农业产业适度倾斜。在使用衔接资金的基础上,财政应切块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同时,对来年产业发展提前规划,将扶持资金纳入年初预算,避免因政策出台滞后而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