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代表风采 >> 正文

 

 

 

扎根山区教育 绽放代表风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3
 
    

 

扎根山区教育 绽放代表风采

           ----记第九届县人大代表李平先进事迹

   

在柳林县偏僻的乡村有一所多年来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中学,那就是苇元沟中学,在苇元沟中学有一位身为县人大代表的校长,他就是李平校长。

李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1226日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温家山村,高中就读于吕梁地区贺昌中学,1998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水产学校淡水养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在贺家坡中学任教任教十二年,当班主任十一年;任教期间,所代班级无一例大小安全事故,二次获县先进班集体奖,所代毕业班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现任三交镇苇元沟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李平校长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在他的倾心奉献和精心管理下,创造了农村教育的奇迹——座落在偏僻乡村的苇元沟中学居然有四百多名学生。

李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榜样。李校长常说: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教师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所以,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李校长总是师生们学习的榜样。

每天早晨,第一个出现在校园的往往是李校长,所以,苇元沟中学极少有迟到的学生,因为学生觉得校长都能早早起床,自己就更不应该睡懒觉了。

检查完早自习,李校长总会跑跑步、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在他的带动下,老师们也慢慢地爱上了晨练,校园里早晨锻炼的身影越来越多。

许多人知道苇元沟中学的教师以校为家,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殊不知,这与李校长的榜样引领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忠孝不能双全,为了学校工作,李校长往往一周也回不了一次家,往往顾不上照料和陪伴家人。

2012年,他63岁的母亲生病住院,然而那段时间学校的琐事特别多,所以他只能是趁开会之际,匆匆看了母亲一次,母亲住院15天,自己却一天也没有陪伴,他的心里充满愧疚。然而,在他心灵的天平上,学校工作永远高于照顾亲人。因为他深知自己亏欠了家人,他们可以谅解自己,而耽误了工作自己不能原谅自己。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2012年体育考试期间,李校长十一岁的女儿生病却无人照料,当李校长接到女儿独自一人在学校宿舍养病的电话时,在场的所有领导都深受感动,王县长当即表示,测试一完立马去照应孩子。然而,繁多的学校事务使李校长还是没法抽身,最后只能托亲戚帮忙照料。

    李校长生活方面非常节俭,打印用纸经常是正反两用,他叮嘱做饭阿姨每天给他蒸窝头,渐渐地,教师们也爱上了窝头,常常出现窝头不够吃的现象。他的办公室没有一件崭新的用具,都是他刚来时的办公陈设,六、七年没添置一件新用具。电视是九十年代出厂的笨重的25英寸彩电,办公椅是一坐上就吱吱叫的“老古董”,曾有一位学生去过校长办公室后,写了一篇日记,文中写到“没想到李校长的办公室这么简陋,许多小学校长的办公室也比这豪华多了,太让我震惊了,我也要学习李校长俭朴的精神”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在金钱至上的当今社会,苇元沟中学的教师们仍能守住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李校长是师生们的知心朋友。作为管理者的李校长深知,校长的职责就是服务师生,凝聚人心,所以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想方设法解决老师和学生的困难。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就靠校园里唯一的水井提供饮水和生活用水,特别是冬季,井口往往结了很厚的冰,既不方便又不安全,鉴于这种情况,在2011年夏季,李校长下了很大的决心,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了地形紧缺等困难终于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地处偏僻乡村的苇元沟中学条件很差,教师们都是在三十多平米的一间屋子里办公、食宿,在2013年建起新的综合楼后,李校长克服了资金紧缺,审批难等困难,购买了各种办公用品,于2014年春季开学期间及时地成立了集体办公室,解决了教师们的又一个大难题。  

李校长发现许多单身教师在工作期间,每日三餐都要自己动手,既吃不好,又浪费时间,所以于今年春季开学期间再次成立教师灶,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基础上,每天只收6元钱,连饭菜成本都不够。

每个星期五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总是李校长,由于交通条件差,放星期后,学生们就是靠附近私人车主的面包车离校,学生多而面包车数量有限,所以总有学生坐不上车,只得步行九公里去三交坐车,常常会出现赶不上车的情况。李校长最后离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学生回不了家,在路上遇见步行的学生时,李校长都会主动停车打问情况,经常送坐不上车的学生去三交,有一次,因为送学生从学校到三交往返了三次。                                    

李校长在日常细微小事上对师生们也是关怀备至,从年轻教师的婚恋,教工子女的入学、升学,到教师工作或家庭生活发生困难,李校长都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对生病住院教职工,不管是退休的还是在职的,不管是初上岗的还是精英骨干,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前往慰问探望。久而久之,他对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情况,每一个教师的个性都了如指掌。
    
学校两地分居的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工作勤奋刻苦有拼劲,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扎根下来,李校长时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嘘寒问暖。从孩子的上学,爱人的工作到老人的照应问题,他通过各方面的帮助和协调,尽力为这些老师解除后顾之忧。使这些教师能以校为家,与学校同甘共苦。

 所有这些平凡的小事,深深地温暖感动着教师的心,使广大教师觉得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教师有什么困难、烦恼、喜悦、快乐,都愿找李校长倾诉。李校长不仅在分享老师们的成功与喜悦,更多时候在分担老师们的痛苦和担忧。这样一种平等融洽的情感和内心的交流,让很多教师不仅把李校长当成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更是人生旅途中的朋友,生活上的知心人。

李校长在关爱教师的同时,对学生们也很关心,他发现许多学生不爱喝水,不肯好好吃饭,经常上火感冒,所以加大了整改学生灶的力度,改善学生伙食,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稀饭和蛋汤,并且保证质量,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许。  

李校长是师生成长的带头人。在全国课堂改革的浪潮中,李校长认识到了自闭教学的危害,于是不遗余力的带头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希望通过各种平台的搭建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2013年,李校长先后组织教师两次20多人次去灵石二中学习,回校后进行当时的初一年级的全面课改,把学习到的理念和教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2014年秋开学不久,李校长又组织全体教师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学习后,教师们都感触良深,纷纷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至有位初三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们的老师不知在山东吃了什么‘药’,和原来像换了个人一样,课堂上我们学生动的多了,老师讲的少了。”

李校长近年先后两次组织班主任参加太原、离石的班主任培训,支持、鼓励初三教师连续多年参加省中考研讨会,这种现象在乡下中学并不多见。

2012年开始,每年教师节期间,李校长都会为教师购买感兴趣的教育专著和精美笔记本,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良机。

    李校长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教师们能成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名师,就是为了打造一支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学校是教师的家园,更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关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这是李校长孜孜以求的目标。他在关注教师成长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育人上,努力做学生的“倾听者”。
  在学校,李校长虽不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但熟悉每一张学生的脸庞。面对学生,他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校长,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长辈,甚至是一个父亲。用一个长辈、一个父亲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成长。
  平时李校长工作很忙,但每周都要认真阅读由各班学习委员填写的《班级日志》,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作出最快速度的反应。一本小小的《班级日志》搭起了校长和学生之间的“心桥”。小到上下课铃声的更换,大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通过对学生意见的及时反馈,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也更加从心底里爱上了对他们呵护备至的学校。

为了给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李校长多次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亲自跑各部门单位审批,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当他看到身处偏僻农村的自己的学生也能坐在机房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所有的疲倦和劳累都消失了。

去年新的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学校终于有了图书室和理化实验室,于是李校长迫不及待地组织教师利用星期天整理图书,整理实验仪器,只是为了让学生们尽早收获图书和实验操作方面的知识。

为了全校师生的成长,李校长想尽了各种办法,费了很多心思,当然,师生们也没有辜负李校长的希望,每天晨读、早饭后、午饭后等课余时间,在教室门口、在办公室、在教师宿舍门口,总有许多老师在检查学生们的背诵、默写,相信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柳林县所有的学校中也并不多见。

同样,李平校长认真、务实的态度也体现在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过程中。他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各项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他坚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积极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努力做到发言有质量,建议有份量。

每次参加人代会前,他都要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花很长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视察,使提交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每一份建议都体现了李校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凝聚了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强烈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柳林县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状况,从而导致了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发达乡镇的学校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而贺家坡、高家沟、三交等贫困乡镇的学校没有微机室,没有实验室,甚至连学生晨练的操场也没有。为此,李校长通过大量的调研,从实际入手,提出了“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支助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议案,被列入了县政府议事日程。    

李校长一有闲暇时间就深入走访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起来,写成宝贵的建议与议案,为人民群众代言解难,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2014年,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难的问题,李校长提出了“从三交至下岔沟增设农村公交”的建议,引起了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提到今后的代表工作,李校长表示: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大代表。其次,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体察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要求,动真情、讲真话、出真招,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还有就是,经常组织学生和党员开展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活动,为群众、为社会多做贡献。

精心管理,倾心关注师生成长;尽心履职,倾情回报社会关爱。李校长始终坚持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与时俱进,不负重托,展示了一名人民教师、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