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穆村镇张家山村扶贫的调研报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20 |
|||
|
关于穆村镇张家山村扶贫的调研报告 柳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杜海燕 一、基本情况 张家山村位于穆村镇政府以西 二、村情现状 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集体经济十分脆弱,经济模式单一,村民以地为生,靠天吃饭现象普遍,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青壮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受华晋采煤影响,该村耕地塌陷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该村村民的农业生产。 三、增收措施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两委班子战斗力。推荐镇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为该村党组织注入新鲜活力。尤其今年以来,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支部建设,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三课一会”等活动,严格落实党员帮困帮扶制度,大大加强了支部战斗力和党员的基本素质。 2、在连续几天下乡住村活动中,走访慰问了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了解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发放了500元的慰问金,鼓励他们积极发展农业,增加收入。 3、鼓励实现小型机械化农业作业,大力扶持成立专业合作社。先后扶持张家山村养牛专业户、养蜂专业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根据政策正帮助高明自然村养猪户申请办理养殖大户相关手续,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企业全国性市场低迷,大部分青壮力失业返村,针对此我们与农机部门联系,鼓励返村村民购买小型旋耕机为村民提供有偿服务,一方面缓解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作物单产产量,促进增收。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张家山村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受采煤影响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协调华晋、富地等相关企业为村委维护道路,地质安全隐患排除和公益性建设提供援助资金,有效缓解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督促落实“五件实事”建设,规范办公场所设施建设;为该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育方面,对高明小学和张家山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与老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也了解了学校面临的困境。还为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希望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教好学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1、学校教师多为代教,经常换老师,教育设施简陋,学生外流现象严重。 2、受华晋采煤影响,土地塌陷较为严重,严重制约农业生产。 3、村民以地为生,经济模式单一,靠天吃饭,收成难保。 4、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 五、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稳粮优林兴牧”的发展思路,加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走建沼养畜、以牧促林、以林增收,林牧良性循环的路子。同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劳务经济和第三产业,形成以林牧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1、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全村粮食面积稳定在2000亩,实施“以膜增粮”战略,加大先进耕作技术和作物良种的推广力度,提高单产,确保人均产粮350公斤以上。 2、优林兴畜,强化支撑产业。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各级示范园建设为强力实施优林兴畜工程:一是加大“四大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经济林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不断提高经济林生产的管理水平,精心打造以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专业村。引进新优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解决有机肥短缺的问题,积极实施“测土配肥"工程,不断增加土地肥力。 3、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劳务经济,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春提早,秋推后”的原则,搞好庭院经济建设,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50户,加大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放在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其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水利设施建设和村庄巷道整治为重点,多打坝,改善地形条件和交通条件。 2、配套村内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布实施的原则,重点提升村内水、电、学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实施信息入户工程。到2015年,力争电脑、电视入户率达98%。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本村经济林、畜牧两大产业和庭院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聘请县乡农业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4-5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开展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 2、做好政策、法律、道德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做到学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律和改陋习为主题的“四讲一改”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四)发展公益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小学教学设施,力争新修一所学校,配备好教师。为培养接班人,创造好的条件,完善多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提高语音教学和远程教育水平。 2、建立村级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争取政府补点、集体贴一点、村民拿一点,建立村级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 3、活跃村民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增加科技书籍贮藏量。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民活动中心,树立移风易俗、文明道德新风尚,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每年表彰十星级文明户5户,“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各2个。 4、提高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用引资的形式,参与龙头企业建设。用活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资金,实施好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提高国家投资效益,建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和有一定实力的能人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五)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人,村级后备干部2人,至少发展党员l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在建设过程中,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改造建设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农业新技术推广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村民讨论,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 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六、做好脱贫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村支部建设,采取公推公选方式把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推上领导岗位。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成立新农村建设实施机构,负责规范实施和任务分解。实行岗位负责制,把规划任务按年度分解到每个村干部,落实到具体时间,包干负责,按期完成。 2、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向全体村民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规划、任务和目标,做到家喻户晓。树立群众在示范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凝聚民心,发挥民智,聚集民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认真学习和吸收其他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3、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把土地属性从资源转化为资本,让农业生产要素流动起来,盘活土地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新居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伤害。 4、多元融资,市场运作。注重发挥多方面积极性,多渠道融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对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村镇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事业的扶持资金和建设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广泛动员群众,自愿入股,共同建设。同时积极联系信用合作社,帮助群众解决发展生产所需的小额信贷资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