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人大 >> 时政要闻 >> 正文

 

 

 

求真务实  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20
 
    

求真务实  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柳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会主席  刘志坚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关键之年。作为一名下乡包村干部,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我就一直在王家沟乡下乡,并驻双耳则村,和广大下乡干部一样,为该村的脱贫工作做自己应有的工作。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点调查研究是小的通知》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调查研究的具体部署,为更好地把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根据柳办法【201830号文件精神和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及自己对所包王家沟双耳则村党建工作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双耳则村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双耳则位于柳林县西北部,距离柳林县城30多公里,由双耳则、延家峁、梁家坡三个自然村村组成。全村共有住户408户,人口1080人,劳动力588人,其中男375人,女213人,其中党员共58人,支部7人,村委5人,交差任职2人,女党员7人,其中女干部2人。由于该村是一个地域偏远、相对落后的纯农业村,经济落后且发展缓慢。全村土地2980亩,以坡地为主,梯田地、沟坝地较少,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主要种植作物玉米、谷子、杂粮为主,属于纯农业自然村,没有其他产业。有经济林700亩,主要是红枣林,核桃林面积较少。村里有3家小型生猪养殖户,村民在务农之际也去周边煤矿打工的不少,务工收入占了家庭收入的80%目前,该村贫困户及贫困人口都已脱贫。但由于经济落后、地域偏僻等种种因素,该村的党建工作不很起色。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知道,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执行者,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本次调研,我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1.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班子的发展规划不科学、不明确,部分村干部受三年一换届的影响,存在着“第一年学、第二年干、第三年看”现象,导致工作落实中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工作没有思路。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村干部队全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方向模糊,没有详细和学的规划,安于现状,既没有对本村发展的长远打算,又没有工作上的短期周密安排,仅仅把工作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村稳定上,有的甚至认为在自己的手上不出事就行,至于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发展意识淡薄。有的村党员积极向先进村学习,但发展经济的路子,既不切合本村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党员发展思路就是应付,全是空话套话,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别人干啥就干啥”,不会抓农村工作。三是没有工作重点和方向。个别村干部在工作中“雷声太大,雨点微小”,上面安排啥就比划啥,面子上风风火火、骨子里冷冷清清,大喊大叫做样子、摆花架子,热衷于表面文章,不敢大胆开拓创新,开展各项工作一大堆困难。

2.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农村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及脱贫攻坚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不高。就比如双耳则村。大多数农民党员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70%以下是高中以下学历,专科和大学学历的几乎没有。在就业后也不注重学习,多数农民党员的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思想保守较,科技素养不足。虽然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意识有所增强,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绝大多数生产经营水平科技含量低,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大多数不会、不懂科学管理方法,严重制约增产增收的步伐。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从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上看,双耳则村58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27人,59岁以下、40岁以上党员17人,40岁以下14人。农村党员队伍的严重老化不便于党组织开展较多活动。三是发展意识不强。调查中了解到党员发展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规律不懂,很少主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产业项目、学习技术技能,种植养殖都是在本地“跟风跑”(本村大部分是养猪),根本不懂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有时成为市场的落伍者甚至是受害者,成为困难家庭。

3.党员带头致富能力较弱。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和能力等方面,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一是带头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的乡村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强,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瓶颈,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不能积极出主意谋路子,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主体责任意识,影响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步伐。二是市场意识较淡,能力低下。多数乡村级干部本身就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知识,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不甚了解,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既不能带头创业致富成为典型,又不能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职责定位不清,方法欠妥。虽然政府职能在不断转变,努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有的乡村干部对工作内容把握不深不透,仍把职责定位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甚至个别干部不知道自己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没有把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各村底子薄,基础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导致民生工程难以推进。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主要有:多数村干部把目光集中到机动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的出租和出卖上,有的以为是甚至跑几个小项目就能发展农村经济了,没有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后劲明显不足。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多数村面临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现状,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虽然消灭“空壳村”,但集体收入还不够稳定,无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贫富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不断拉大。三是机制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考核村干部业绩时,缺乏科学统一的考核机制,还不能科学地设定考核指标,乡镇之间的区别导致村干部工资待遇不平衡。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增强组织功能。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经常深入基层“面对面”指导,建设作用突出、档案齐全、活动经常、运行规范、制度完善、组织健全的党组织。村级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网络”,村级党组织与民间组织是领导、指导、协调关系,发挥民间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实施“四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既能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突出了村民代表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实现党组织意志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2.积极创新,优化干部队伍。在充实年轻党员和高学历党员的同时,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能人、用好人,明确能人标准和数量,对培养措施、管理使用等制度进行完善,确保“一好双强”型村书记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选拔优秀青年进入村级干部队伍,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同时,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双带”能力和本领。尤其是深入开展“能人工程”,大胆地把那些自身致富能力强,又要把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

3.搭设平台,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电化教育,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强化培训一批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对1千名农村党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党员致富能力。

4.改进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村干部要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做好观念引导,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5、夯实基础,提升经济总量。要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充分盘活集体资产,把资产量化、收益分配细化;要结合荒山造林、养殖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低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全面发展合作经济,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服务;要突出实施项目牵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兴办市场、仓储等配套服务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探索创新集体股本,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农村投放的项目、资金和物资,在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下,作为村集体投入,既保证涉农政策的落实,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